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到越来越火爆的机器人产业。如果说从前在人们的想象中,机器人可以说话,做饭,思考问题,甚至拉小提琴。而现在这些想象已经照进现实。在机器人这个领域似乎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经济半小时》记者李杰将带我们一同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一、制造业巨头投入几十亿打造机器人生产线 新一轮技术革命即将启航
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在此后的54年里,随着电机、传感、视觉、听觉、平衡、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着。有一种机器人叫模仿蛇,它是会爬树的机器人,它可以被应用在探险、防控、军事等领域;有一种叫蜻蜓的机器人,它几乎和真的蜻蜓完全一样。有一种是像甲虫一样的山地机器人,它可以用于下水道探测、或潜伏侦查;有一种是能跳10米高的弹跳机器人,它能够轻松越过各种障碍;还有一种是能够快速狂奔的机器人……但是,让人印象更加深刻的,是军事机器人--美军的大狗机器人,它不仅能携带大量军事装备翻山越岭,还能在平地奔跑,在冰面上摔不倒,还能走雪地,穿过复杂地形,更为有趣的是,它还是一个踹不倒的机器狗。目前,美国大狗又长出了一个可怕的,具有强大攻击能力的的大嘴。如果说以上这些机器人多少显得有些像动物的话,那么,美国军方的人形机器人,则更让我们感到机器人时代距离有多近,那机器人能走路,奔跑,避开障碍物,而且推也推不倒;它还能撑着墙壁过障碍物。除此之外,波士顿一家公司研发了一款机器人更像人类,它能够行走,蹲下、以及模仿人的各种动作,如果穿着这样一身行头走在大街上,可能有人会认为它是人类,只不过姿势有点怪异而已。
现在的各种机器人让人大开眼界,但事实上,在很多工业领域,机器人长得并不像人,而更像是一台普通的设备。由于它们具备感知、判断、执行的能力,因此也归为机器人的一种。目前,世界工业机器人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以汽车制造业为例,每万名生产工人占有机器人的数量,日本为1710台,美国为770台,中国则还不到90台。虽然中国目前机器人的数量偏少,但有人预测,明年中国就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在的记者的调查中也发现,国内的格力、美的、海信、海尔等家电巨头已经纷纷开始投入巨资,全力打造以机器人为主的生产线。
1993年,香港一部电影风靡中国,这就是《狮王争霸》。影片中,武林高手们精彩的舞狮绝技让国人大开眼界。20年后的2013年,同样是在广东,另一场舞狮同样让人倍感惊奇,而舞狮的主角已经变成机器人。
这台舞狮机器人也许正宣告着一个制造业新时代的到来。就在距离舞狮机器人几十公里外的珠海,空调巨头格力电器正悄悄打造着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车间门口保密守则的牌子,把记者的摄像机挡在了门外。那么车间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记者找到了珠海格力空调董事长董明珠。
董明珠告诉记者,在1年甚至最多不到2年的时间内,企业的生产体系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在的车间内已经看不到三五个人,她预估在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里在自动化方面投入的资金最少应该在50亿以上。
50亿的投资,格力将在2年内拥有无人化的机器人工厂。虽然董明珠并没有透露届时成本会降低多少,但格力成本结构显然会发生重大改变,那么这是否会引发空调行业的洗牌呢?
为此,记者采访了佛山市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霍锦添。霍锦添介绍说,美的和格兰仕空调最近都在做一个很大的规划,现在整个推动技改的方案已经出台了。这个技改的方案工程浩大,如果真正技改完成的话需要投入几十个亿,而现在,项目已经开始启动,也已经初步进行了招标。
事实上,不仅是格力、美的分别投入几十亿打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电视巨头海信,家电巨头海尔也正在打造自己的机器人生产线,记者在海信看到,机械手们正在将一块块液晶屏组装成为液晶电视。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副董事长曲道奎告诉记者,除了海信公司、海尔公司外,还有些其它的大公司,都是由自己的公司为他们提供成套的解决方案,这一举措可能会很快引起新一轮家电行业的技术或制造模式的革命。而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沈阳新松见证着机器人在国内的飞速发展。
曲道奎说,上半年他们的订单同比增长108%,主要就是集中在机器人这一块,还有各种自动化的成套设备。
说到这,曲道奎搬出了今年上半年签订的全部订单,有些订单甚至高达上亿元。那么,这一摞摞、厚薄程度不同的订单都是来自哪些行业呢?
曲道奎继续介绍到,订单反映的是现在机器人在整个行业的应用面越来越广泛了。那最厚的一叠订单是和汽车行业有关的,其他的订单则分别来自物流、仓储、自动化装备等轨道交通行业、模具、变速箱,以及诸如家电、低压电器、高压电器等典型的电子电器行业,实行机器人化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像芯片制造、光伏、太阳能、LED等半导体行业,医药系统等整个制药领域,还有能源行业、激光行业甚至是航空航天领域。三年内,机器人的订单会有快速的增加,五年后,机器人的订单就会有一个直线式的上升。可见,机器人的应用是今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二、机器人员工洗牌用工格局 制造业竞争力呈现巨大变革
早在2年前,富士康就提出了百万机器人计划。今天,国内家电巨头纷纷开始引进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投入多达几十亿元。从机器人的生产企业看,订单的种类越来越多,订单的总额也是翻着跟头在往上走。那么,是什么导致机器人市场一片火爆呢?调查中记者发现,机器人对很多行业产生的洗牌作用,是机器人市场火爆的重要原因。
在顺德,眼前的机器人正忙个不停,只见它轻松地从工作台上抓起一个水龙头毛坯,然后在不同的抛光机上进行各种角度的打磨,不一会,一个金光闪闪的水龙头就打磨好了。
佛山市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霍锦添介绍说,这个机器人打磨一个的话只需要1到2分钟。如果是人工打磨则需要十多分钟。用机器人打磨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品质是一致性的,而用人工的话,品质的好坏则无法保证。
现在很多企业抢着采购机器人,原因之一就是要抢占先机,提前降低成本,提升品质,超越竞争对手。比如这种打磨机器人,24小时里可以打磨出720个高档水龙头,相当于15名熟练工人工作8小时的产量,而且每台机器人价格在100万元左右,只相当于15名熟练工人1年的工资。如果按10年计算,这台机器人能为企业增加900万元的利润。霍锦添说,他们厂还为顺德万和、欧派,还有顺德的其他几家企业做过用于抽油烟机打磨的机器人,像这样的单机价格一般在每台100万左右,通常一年半就能收回成本。
霍锦添认为,企业争相购买机器人的第二种原因是:和人工相比,机器人更能保障订单生产,这有助于企业增强接单能力。因为机器人不辞职、不吃饭、不睡觉、不要求五险一金、不要求住宿、不需要做思想工作、给点电就24小时忙个不停,和人力相比,质量更好、速度更快。相比之下,人工打磨一个月工资有的要上万,像这样的音箱工人们一天能打磨十个八个就非常多了,但是如果换成机器人,一天打磨个二三十个都没有问题。
正是由于机器人效率高、成本低,能够帮助企业改变竞争格局,因此大批的企业开始订购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在这个机器人生产车间,记者也看到了企业定制的能够360度激光焊接的机器人、给汽车发动机箱以及汽车轮毂打磨毛刺的机器人和能够自动对准位置并拧上螺丝的机器人。
霍锦添说,他们今年的订单上升了50%以上,目前机器人的生产会超过一个亿,而明年的规划是2.5个亿。在广东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开始表明,是否引进机器人生产线,正在决定企业生存或死亡。
东莞市林旺达鞋业总经理尹小林说,在同行的竞争当中,两家同样做鞋子的企业,如果有一家因为改革了技术把价格降低了2元钱,这样就可以把客源牢牢握在手中,而另一家就没有任何市场了。
说起机器人,尹小林很高兴,作为东莞的一家小型制鞋厂老板,以往他每天都在苦思冥想怎么保住自己的客户,怎么能把别人的客户抢过来。但苦恼的是,大家的技术、原材料、人工成本几乎都一样,这样的僵局很难打破。3个月前的一天,他偶然发现了这种缝纫机器人,虽然它的价格高达12000元,比普通缝纫机贵了6倍,但在设备销售商的说服下,他还是尝试着购买了40多台,没想到,在人手不变、费用不变的情况下,每月的产能从5万多双直接上升到9万双,增长了近一倍;同样的,每个月的利润也从20多万上升到40多万。
让尹小林吃惊的是,由于缝纫机器人做出来的产品针脚非常规范、线头也没有了,高质量的产品打动了客户,每月还帮他多抢了3万双的订单。此外,更让尹小林得意的是,投资缝纫机器人的50万元,因为产能、订单增加,3个月就全部收回。
尹小林说,以往的员工必须要经过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才能操作,而现在,哪怕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生手,因为使用了缝纫机器人,只要学半个小时就会了,比以前的熟手还快,智能化东西的操控性就是比原来的机器要好一点。
因为机器人操作简单、用起来轻松,厂里的制鞋女工在用习惯缝纫机器人后,都不愿再用那些老设备了。
在东莞,尹小林靠缝纫机器人大赚特赚,不断抢走别人订单的故事被传开后,越来越多的制鞋企业也感到了压力和恐慌,开始争先恐后地引进缝纫机器人。这种抢购的速度,让销售设备的肖修峰都没有想到。
东莞市飞越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修峰告诉记者,仅仅6张订单就订了800多台机器人,有些鞋厂甚至订了几百台到几千台。操作机器人非常简单,只要后面一按OK键,它就会自动开始运行,使用机器人就像吃了鸦片一样会让人用上瘾。
目前,缝纫机器人让东莞大大小小制鞋企业老板们都绷紧了神经。而在顺德,各种工业机器人也在搅动着越来越多企业老总的神经。这天下午,万和新电气股份热水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钟家淞来到车间,因为今天,新到的一批机器人设备正在安装,
钟家淞告诉记者,一个机器人设备可以做9个人的工作量,还可以独立完成10道工序,而且这个设备只要30多万一台,盈利是肯定的。如果节省了8个人的工资, 10年下来可以节约成本240万。
记者在万和看到,为了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万和几乎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在采用机器人自动化,比如眼前的浇筑车间。像这样端铝水、取出铸件的机械手已经取代了20多名工人;而企业花2万元研发的自动切割机器人,也已取代了3名工人;此外,有一台零件加工机器人也能够取代8名工人。
钟家淞告诉记者,他们设想的就是投资在20万到30万之间能够减少一个人。现在企业投资了两个多亿,减少了1000多人,并采购了现代化的自动技术,其中就包括了机器人。例如那台加工这个零件本来要3个人,但现在自从有了自动化的设备,一个人看5台机器都没问题。原来是5个人做一台机器的量,现在是1个人看5台机器,效率增加了近25倍。
目前,万和通过机器人自动化,已经把员工从当初的4000多人降低到3000多人。在钟家淞看来,引进国内机器人生产线,不仅是国内竞争的需要,也是和国外企业抗争的必要条件。
钟家淞说,西方发达国家的设备现在几乎是全自动的。据了解,国外有的车间甚至连灯都不用开,因为车间里并没有人,所以使得它效率高成本低。中国企业再不投入自动化,在长时间和国外企业竞争的情况下,是丝毫没有竞争力的。
为了改变竞争格局,一些企业主动添置机器人设备,为了不被机器人打垮,另外一些企业也开始被迫使用机器人。在这样的一个竞争逻辑下,机器人开始进入各行各业。目前,对机器人的使用程度,已经影响到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三、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广泛 前景巨大
据统计,日本每一万个工人中有400个是工业机器人,欧盟每一万个中有250个,而中国只有20个。因此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前景非常巨大。那么,机器人自动化制造系统未来究竟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在沈阳第一机床厂,副总经理姜庆凯正紧张的看着机器人机床的调试。记者看到,这样一台机器人管理了5台机床,只见机械手抓起一个毛坯,把它按顺序放到一个个的车床里加工,不一会,一个产品就被生产出来。
姜庆凯介绍说,这条生产线是给汽车做轮毂轴承的。他们第一期定了两条生产线,并要求这两条生产线在原则上每个班只有一人巡视。
看到机器人机床调试顺利,姜庆凯放下心来。他告诉记者,虽然机器人系统价值在100万左右,但它能节省4名熟练工人,按每天两个班计算,2年里就能收回投资。同时产品质量、废品率也比人工好很多。因此,在传统机床几乎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带有机器人系统的机床却销售火爆。
姜庆凯接着说,特别是在经济如此低迷的情况下,机器人机床是逆势上扬,订单也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很多竞争对手都在做这方面的投入和研发。面前,管理机床的机器人,是由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企业沈阳新松和沈阳第一机床厂联合研发的。在沈阳新松,记者看到车间里满满当当的都是给烟草企业、给能源企业、给汽车企业研发的各种不同的机器人。在董事长曲道奎的眼中,推动各行各业的制造模式革命,已经成了他们忙不完的事,而在一场会议上,记者也感受到了他们眼中的世界。
在会上,他们各抒己见,讨论着机器人的一些新的应用,例如在锻造、铸造、打磨、上下料、印刷电子装配和电机电焊等领域都需要有机器人到数字化车间。还有一些特殊的领域,例如不适合工人操作的爆破行业等危险品生产领域。还有人议论到,国家新的规范里要求从6月1日开始,所有的药品运送行业都必须采用自动化的设备。自动化的存储和分拣,这个是贴合国家的要求。
在这些技术狂人的话语里,一个无比庞大的市场越来越清晰地展现了出来。而现在,无论从场地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已经完全满足不了他们的生产需求,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加紧扩张的步伐。
面对国内机器人市场的火爆,ABB等国外机器人企业也开始纷纷入驻国内,国内大大小小的机器人企业、产业园区也开始像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伴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几年,将有大量产业工人被替换下来。而采访中,一些企业也开始为员工的未来做打算。在格力,董明珠就告诉记者,格力将以每年10到20亿元的投入,引进国外顶级的技术学院,并建立自动化技术研究院。对未来离开生产岗位的几万名工人进行再培训。她坚信,自己的研究院今后将会带来更多的产业和技术。以后,不仅是格力,其他的行业也会陆续使用,这也就意味着格力未来的发展方向很有可能转变成一个创造者,一个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的制造商或集成商。
半小时观察:
机器人已经不再停留在电影的屏幕上,而是正在跑步进入我们的工业社会。它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越来越多的企业或者主动拥抱,或者被动接受机器人,这个时代已然来临。工业机器人把人们从繁重甚至危险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得工业生产变得更有效率,更加可控。事实上,它所改变的不仅仅是工业生产方式,它还将在未来引起一系列的社会进步,你我的生活方式也将随之改变,而这一天并不遥远。